星期五, 11 10 月, 2024
Home政治評論當戰爭來臨時,不要按照中國的劇本應戰(馬明漢)

當戰爭來臨時,不要按照中國的劇本應戰(馬明漢)

Michael Mazza

八月六日,烏克蘭軍隊越過東北部邊界,入侵俄羅斯庫斯克(Kursk)地區。在經歷兩年多的奮戰,試圖將俄國軍隊逐出本國領土後,基輔終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向莫斯科展開反擊。俄國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似乎毫無防備。在一場談論烏軍入侵的電視轉播會議上,普廷表現得顯然並未掌握事態發展。

烏克蘭越境反擊 形塑烏戰新篇章

烏克蘭發動攻勢的具體原因仍不明朗。可能是試圖藉此削弱俄羅斯軍隊及一般民眾的作戰意志,同時提升烏克蘭的士氣;破壞普羅大眾和菁英階層對普廷統治的信心;分散俄軍部署在其他戰線上的兵力;或者是奪取可以在未來談判中當作籌碼的領土。最有可能的是,以上皆是,烏克蘭的動機具有多重考量。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烏克蘭已經成功地將這場戰爭,重新塑造為對自己有利的敘事,至少在短期內是如此。這些論述能夠激勵烏克蘭人民繼續抵抗,並影響盟國對於是否以及如何持續支持烏國抗戰所做的決策。此外,由於拜登政府正在考慮放寬對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深入打擊俄國境內目標的限制,烏克蘭的逆襲或許並非純屬偶然。

一個月後,黎巴嫩境內的呼叫器開始連環爆炸,造成真主黨(Hezbollah)武裝分子大量傷亡。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南部發動襲擊後,真主黨隨即對以色列北部展開轟炸。由於居民遭到真主黨火箭襲擊的風險過高,以色列北部大片地區變得無法居住。在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以色列對真主黨的襲擊採取「以牙還牙」的回應,希望藉此遏阻這個伊朗代理人停止侵略行為。然而,這項策略並未奏效,因此以色列開始探索更有創意的對策。

呼叫器連環爆 以色列奇襲真主黨

七月卅日,以色列在貝魯特暗殺真主黨高階指揮官舒庫爾(Fuad Shukr)。隔天,一枚幾個月前走私進入德黑蘭一家旅館的炸彈,導致哈瑪斯政治領袖哈尼雅(Ismail Haniyeh)喪命。七週後,以色列(應該是)利用呼叫器發動致命一擊,《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前美國陸軍律師佛蘭契(David French)將其稱為「戰爭史上最精準鎖定目標的攻擊行動之一」。翌日,數以百計的無線對講機也發生連環爆炸。

這一連串攻擊讓以色列的敵對陣營產生疑慮,不得不思考是否有人已經叛變?更多炸彈可能埋伏在哪裡?還有何種其他裝置也可能爆炸?他們的通訊是否安全?供應商是否可信?這次呼叫器奇襲行動,已經迫使數千名戰鬥人員退出戰場,至少是暫時。總而言之,這些針對敵方領導階層、通訊系統和民兵戰士的打擊,可能會對其作戰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烏、以各出奇兵 精準打擊侵略者

入侵庫斯克和呼叫器爆炸有什麼共同點?這些事件又對台灣有什麼啟示意義?相較於俄羅斯在兩年多前侵略烏克蘭這個鄰國,烏克蘭入侵庫斯克是對等但出人意料的反擊。以色列在黎巴嫩策動呼叫器連環爆炸,更像是虛構變成現實─間諜小說的情節成真。在這兩起案例中,侵略者不僅沒有準備好應對威脅,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弱點。

過去十年來,華盛頓和台北都一再強調,台灣需要採取不對稱和創新的防禦方式,來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然而,這些議論的焦點過於狹隘:只是藉由打擊入侵部隊,來挫敗入侵行動。最終,台灣的武裝部隊可能會採用小型、經濟實惠且生存能力強的武器平台,但他們的攻擊目標仍然是跨越台灣海峽的飛行員和水手,以及試圖登陸台灣灘頭的步兵部隊。

這種作法沒有什麼問題。殲滅入侵者以挫敗入侵行動,是一種已經通過時間考驗的對策。但是,光是如此還不夠。對台灣來說,在戰爭期間入侵中國大陸,不會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台灣的情報機構也不太可能利用遠端指令,讓中國士兵的智慧型手機同時爆炸。然而,台灣還是應該思考能夠讓中國領導階層、軍隊和民眾為之措手不及的其他奇襲手段。

攻擊中共致命弱點 台灣贏的戰略

例如,台灣的網路作戰人員或許可以設法癱瘓中國人民解放軍支付軍餉的能力。揭露中國軍人的網路活動,可能會對原本應該專注於作戰的男女官兵造成困擾。公開共產黨高層領袖的通訊內容,可能會削弱他們的溝通能力,並引發內部政治衝突。敵後行動則可以在中國境內干擾解放軍的行動,同時引發社會動盪。

歐洲和中東戰事的最新發展,為台北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啟示。台灣維持守勢,不會贏得與中國的戰爭。按照中國設定的條件作戰,是不會獲勝的。如果不利用中國自身的弱點,台灣就無法取勝。

(作者馬明漢為2049計畫研究所資深主任,也是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非常駐資深研究員。)自由時報0928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