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 1 月, 2025
Home政治評論拜登的中國政策首重外交,而非嚇阻(謝蘭尼)

拜登的中國政策首重外交,而非嚇阻(謝蘭尼)

Brahma Chellaney

美國與北京共產主義獨裁政權的對話與合作,是否有助於避免台灣海峽爆發危機?還是美國總統拜登的懷柔政策,根本正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下懷?

由於美國專注於歐洲和中東的戰事,拜登正尋求改善與習近平政權的關係。目標是負責任地管理美中競爭,避免意外衝突,從而希望在利益一致的領域,為兩國創造更大合作空間。

中國威脅 拜登政府並未嚴肅看待

此刻方酣的兩場惡戰已經讓美國的軍事資源消耗殆盡,拜登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爆發另一場戰爭。因此,為了避免台海生事,拜登向習近平政權頻頻示好,包括與他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夥伴共同強調,西方只是尋求與中國關係的「去風險」(de-risk),而不是與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脫鉤」(decouple)。

在接連派遣內閣官員訪問北京之後,拜登去年十一月終於在加州伍塞德(Woodside),與習近平面對面地舉行高峰會。按照白宮的說法,拜登最近與習近平的通話,是負責任地管理與中國關係的持續努力之一。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美國目前汲汲營營於緩和與北京的關係,而不是集中心力遏阻中國咄咄逼人的擴張主義。事實上,拜登的中國戰略沒有明確的成功願景,「管理競爭」(managed competition)本身已經成為目的,而不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從拜登最近提出的國防預算即可明顯看出,嚇阻在美國對中政策中僅扮演輔助性角色,強化了拜登政府並未嚴肅看待中國威脅的一貫立場。預算案對印度─太平洋地區關鍵能力的撥款嚴重不足,甚至削減計畫,包括將「維吉尼亞級」(Virginia-class)核動力潛艦的生產目標,從每年兩艘減為一艘。

只為一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提供資金,不符美國海軍希望每年持續建造兩艘的需求。根據「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達成的協議,美國承諾在二○三○年代向澳洲出售三艘維吉尼亞級潛艦,這將使美國潛艦不足的劣勢進一步惡化。事實上,美國二○二五財政年度的預算只要求新建六艘戰艦,同時讓十艘除役。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已經製造出愈來愈多的武器系統和平台,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規模如今已大幅超越美國艦隊。而且,就潛艦數量而言,中國可能已經在俄羅斯協助下,著手打造新一代核武裝潛艦,即將改變與美國不相上下的現況。

另一方面,中國海軍作戰船艦的性能也有所提升,並採取更具攻擊性的戰術,導致美國船艦和潛艦已經無法一如以往,在中國的海上後院穿梭自如。

拜登和緩態度 讓北京行徑更大膽

我們可以確信的是:拜登對中國採取更為和緩的態度,迄今並未帶來任何實質利益。既沒有減輕北京對台灣的脅迫施壓,也沒有削弱中國在南中國海鞏固主導地位的強勢作為。

如果有什麼影響,應該就只是讓中國更加大膽地追求在亞洲的戰略主導地位。華盛頓現在承認,中國甚至透過技術轉讓和分享地理空間情報,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血腥戰爭助拳。

根據北京的說法,習近平在最近電話會談中告誡拜登,台灣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隨著習近平準備對台開戰,美國加強嚇阻中國的必要性更甚於以往,包括提升台灣的防禦能力。

然而,美國對台軍售的交付進度嚴重落後,早在二○一七年便已宣布的武器交易,迄今仍未兌現。為了提升台灣的防禦能力,美國國會先前批准每年提供十億美元的補充資金,但在五角大廈的最新預算中,這筆資助已被削減至五億美元。

相較於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拜登政府似乎並不急著交付軍備給台灣,使其得以對抗中國的步步進逼。

拜登政府似乎也不願意明確表態,強調美國有保護台灣免於攻擊的戰略意圖和政治意志,來展現其不容置疑的堅定決心。

拜登去年九月被問到,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美軍是否會保衛台灣時,他的回答帶有一個但書:「是的,如果確實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然而,如果習近平不是發動這種所謂「前所未有的攻擊」,而是以隱蔽、欺騙和出其不意等陰險手法,對台灣採取漸次升級的侵吞戰略,美國又將如何回應?

嚇阻─或者是俗稱的以實力促進和平─已經通過時間的考驗。它阻止了侵略戰爭。但是,如果不能建立和維持足夠的嚇阻能力,只是一再示弱,反而可能招致侵略。

毫無疑問,嚇阻始終必須配合外交運作,以防止破壞穩定的軍備競賽或意外衝突,並為最終的妥協與和解創造空間。

外交考量優先 刻意姑息擴張主義

在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任內,美國對蘇聯的大戰略,就是施加最大的外交、意識形態、經濟和軍事壓力,同時也不放棄與莫斯科接觸交往的政策。胡蘿蔔與大棒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相對而言,拜登對中國的立場更多的是胡蘿蔔,而不是大棒。拜登去年九月訪問河內時畫蛇添足地宣稱,「我不想圍堵中國」,「我們無意傷害中國」。拜登說,美國的目標只是「矯正」美中關係。

拜登一再向習近平保證,美國不尋求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也不會糾眾結盟與中國正面為敵。

這種將外交考量置於嚇阻之上的做法,衍生出一個奇怪的悖論:更強大的確立大國在試圖維持現狀的同時,卻刻意姑息其擴張主義持續迅速發展的修正主義大國。

(作者謝蘭尼為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擁有得獎作品《水:亞洲的新戰場》等九本著作。)自由時報0420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