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9 7 月, 2025
Home專欄劉文義何處是故鄉?( 劉文義 )

何處是故鄉?( 劉文義 )

楔子:

六月某日,氣溫在華氏 62/71 之間,晨時太陽並未露臉,天空一片陰蒼蒼,有些涼,然而過午後,卻是大晴天,萬里無雲,輕風拂身,這又是南加州一舒𣈱的夏日,真棒。

午飯後,開車送太太到 Laguna Woods 村裡的第二號菜園區內自家菜地,摘取自家種的幾片祡蘇葉及沙拉生菜,作為明天午餐食用三明治𥚃的蔬菜。停車後,因為最近腳疾,不利於行的緣故,我就坐在菜園內休憇區內鋁製的座椅上等候。這時,放眼四望,近旁花圃內,紅、白色的玫瑰,迎著烈日,恣意地盛開著,而菜園區內的柵欄,將居民各自私有的菜地,分割得相當井然有序,如此和諧又美麗的菜圃,看了就令我開心。

坐在鋁椅上,迎著習習涼風,滿滿的幸福感,湧上心頭。這處退休之地,會不會將來又成了我 另一「故鄉」?

———————————————————————————————-

1888-1890年間,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建造台北到基隆的鐵路,工人在八堵開鑿通往基隆的獅球嶺隧道時,於基隆河邊清洗午餐盒,竟然發現了金沙,隨後就有不少先民 ,聞風而至,沿著基隆河上游尋金,更有人由基隆河上游的「猴硐」這地方上山,經過「大粗坑」,再翻越山頭下走,扺達九份,結果竟在這地方山坡地上,發現了一些祼露的金脈,消息傳出外,吸引了全台許多各地的淘金客,翻山越嶺抵達此處,掘地尋金。

1895年,日本依據日清簽定的《馬關條約》,統治台灣後,面對九份住民,亂無章法地開坑掘地挖金現象,日本的總督府,終於出面統籌,將九份劃歸為一礦區,並將此礦區的採金礦權,給於基隆的顏氏家族經營,隨後顏家就在九份八番坑前台地,建立「台陽礦株式會社」建物,派駐人員,提供服務,並負責管理、發包、抽成等等事宜,全面處理九份採金礦業。

194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九份礦區被政府核准可開採的金脈逐漸枯竭(當然政府劃下「紅線界」內,禁止開採的金脈例外),導致大量賴以採金為生的九份礦工們以及其家屬,相繼轉業,並陸陸續續搬離九份,礦區山城,也就逐漸趨於沒落。

我是1944年出生於九份,正是這礦區的蕭條時期,家裡生活極為艱辛,直到我南下台南成功大學土木系唸書後,因為三位年紀大的哥哥們,都已相繼畢業,在台北或是基隆上班工作,賺錢養家,所以原本窘困的家裡經濟狀況,才得以大大地改善,同時我們也搬離了九份。如今回想過來,當年我們這家人,在九份辛苦難過的生活,卻能平安度過,真是上天保佑,福氣極了。

九份採金沒落的時期,這山城主要的街道,如基山街、豎崎路 、輕便路等等,平日難有外地來的陌生人出入,相當冷清,街上遇到晃來晃去的路人,多是那幾張再熟悉不過的老居民臉孔。當時這山城大部分住民,面對未來的生活,多懐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真不知這沒落的礦區的將來是「啥咪」?

不可諱言,九份山城,除了過去是有名的產金之地外,並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即使當年雖處於採金礦業下墜,民生凋敝之時,但並未損傷九份山色海景的美麗,這些美景,也紓緩了當時居民不少的鬱悶心情。俯視遠方,東側是孤傲、圓錐狀的基隆山,再西些,山腳前,是一大片淺藍色的大海,海中有龜狀的基隆嶼,接下來的大海西岸,是一些曲折的海岬,以及不少突出的狹長半島,而西邊緊跟著,是綿綿不絕,層層疊疊的綠色山群,翠綠無際。當黃昏落日時,紛繽的彩霞,不僅漫佈於大海天際線上的「天頂」,與大海相眏生輝,同時也籠罩著連綿不絕的翠綠山群,如此高遠遼闊的落日景致,如何能不迷人呢?

一直到1990年代,電影《悲情城市》在九份大量取景拍攝,故鄉的好山、好水、好景色,就隨著這部電影放映之便,迅速全台傳開,接著這風景秀麗的山城,即刻從過去是一廢礦區的形象,破繭而出,華麗轉身,晉升為為當前台灣一處響噹噹的旅遊、賞景勝地。

我於1973年來美留學,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畢業於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取得土木工程博士學位,因為某種原因,隨後就一直就滯留美國就業。第一次由美國回台,重返故鄉,那是已離開故鄉九份,二十年左右後的故事。當時我與三哥等人沿著早年的市集街「暗街仔」(基山街的一部分)一路走去,多在洶湧的人潮中,掙扎遊走,街上兩旁,「古早」的賣菜攤販,以及雜貨店家,甚再少見,取而代之,是相當多「外地人」開設的「外地特色」美食店、以及藝品商店,整街充塞著此起彼落,客人與伙計的吵雜吆喝聲,熱鬧非凡。在這人擠人的市集大街上,我竟遇不見任何以前相識的故人,面對著如此的「全新」街景和人群,往昔對故鄉的感覺,飄然遠去。當時的心境,彷彿是在一全然「陌生」的熱鬧地方𨑨迌。

隨著故鄉觀光業的蓬勃,我存在腦海內,一些過去的美好記憶,也受了些傷損。譬如九份國民小學,是我童年故里的最高學府,記憶中,那聳立在石牆堆砌出的台地上之兩層教室建物,視野開闊,高高腑視附近下方,那些低矮的木板平屋, 充分地展示學術殿堂的氣派。而今九份已是人氣鼎盛的觀光地點,當然地方建設也就跟著發達起來,這些過氣的教育硬體設施,對比其周遭近有又多又高的許多建物,就顯得又老又小,當年那份學堂派頭,已經煙消雲散,真讓我不勝唏噓。

今年四月,南加州 Laguna Woods 𨑨迌陣十二位耆老,有志一同參與「超值旅遊」,前往日本北海道和本州東北𨑨迌,這次旅遊的重點,應是觀賞日本櫻花怒放的美麗盛況,然而我卻不期而獲,在旅途中,發現有不少物物,居然與我腦海裡,年少成長時,一些地景的影子相重疊。

這九天八夜的日本遊,我們一路從日本的札幌、小樽、函館、青森、奧之瀨溪流、角館、松島、仙台等處,一路南下,除了在函館、青森等地,觀賞到不少櫻花怒放的美麗景致外,也感受到角館滿城櫻花盛開時的震撼,然而當我在幾處日本鄉間的街道,見到了整排聳立的木板屋,菱形石塊疊成的擋土牆,街道兩邊排水溝上,特有的水泥蓋,以及收集郵件的圓形郵桶等等這時,竟是我記憶中,1950年代,在故鄉九份街道上,所常見的地物、地景相若,真夠我興奮與驚喜。

何處是我的故鄉?故鄉,應該是「過去」住過「最」難忘的地方,因為那裡充滿了溫馨物景以及熟悉的親朋好友互動的美好記憶,讓你珍惜,念念不忘,不是嗎?

台灣九份?那是我「青春少年時」的故鄉,畢生難忘。Michigan?那是我在 GM 工作二十幾年,並與愛妻同甘共苦,養育、栽培兩位女兒之所在,與女兒們的成長溫馨互動,終身懷念,所以我也不能不說,密西根是我、妻子與兩位女兒,四人的共有故鄉。至於 Laguna Woods , 是我與妻子選定的退休「好所在」,這𥚃不僅有我們兩人共同喜歡的居家環境,包括親自規劃的住屋內部隔間,以及屋外不少親手植種的植栽,並有許許多多的人生的態度與理念相通的朋友,平日在一起,開講、𨑨迌、旅遊等等共同活動,使得我們退休的生活,多姿多采,天天愜意,並有不負此生的感覺。將來或許因某種緣故,我需要搬離這地方,到時候,Laguna Woods 也許又會成了我的另一處故鄉。

(南加州 Laguna Woods 台美人)0705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