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2 3 月, 2025
Home台美文藝看故宮 說故事 ( 王健椎 )

看故宮 說故事 ( 王健椎 )

台灣的故宮博物館,多年來享有國際盛名,引來國內外眾多的遊客,交通也相當方便,從台北車站出發,搭捷運到士林換巴士。在往故宮途中,欣賞台北郊外風景,也是一種享受,每次回台灣,故宮都是心中的景點之一,如果時間許可,就會安排去一趟,去年(2024)底回台,也不例外。但是和前幾次的經驗,卻大不相同,可能是週末,在士林等公車時,就有些韓國背包客,進入故宮時,幾乎每個展覽廳,都擠滿人潮,而且是一團一團的韓國人,看到那些導遊,認真的在介紹,似乎對那些文物歷史,都很精通,看了令人佩服。能用外國的歷史來謀生,沒有下一番功夫,是無法辦到的,而用外國的語言在國外奮鬥,也不是容易的事。

台灣故宮博物館 韓國旅客好多團

中國古物極精專 交通巴士士林換

當年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撤退,將諸多寶貴文物帶到台灣,姑且不論政府的動機,這些來自中國的文物,已是聯結台灣和中國的一個環節。和中國分隔七十多年來,經過一番掙扎努力,台灣人選擇了民主制度,建立高度開放的自由社會,經濟財政也穩固地在成長,除了實質的建設外,在藝術及精神糧食的投資,也有耀眼的成績,大小巨蛋配合職業運動的發展,成立歌劇院科博館,提供國人娛樂消遣的空間,這些有形無形的建設,讓台灣已成為許多族群嚮往的家園。而歷史較悠久的故宮,細心地保存來自中國的文物,年年順利經營,更是值得驕傲的成就。在故宮欣賞寶貴的文物,美麗的字繪,精巧的雕刻藝術,由衷地讚歎古人的才華,數千年前的作品近在眼前,沒有時空的隔閡,心神舒爽感覺特別。

台灣民主根基深 經濟財物日旺盛

故宮文物寶貴珍 字繪雕刻非凡人

從前在台灣的中小學時期,有不少關於中國的教育,但是對中國歷史的認識,也只是皮毛而已,然而受中國傳統儒道影響,尤其四維八德的教誨,不能說不深,而對中國古典小說,也相當的好奇,所以基本上,個人的價值思緒,也算有中國情結,但是那是屬於古代的中國。語言方面,台灣國語和中國普通話,除了一些現代新用語外,大部份都類似。在書寫方面,近代中國為了推廣漢字,讓外國人容易學習,而將傳統漢字簡體化,從此,學習簡體字的中國人,要閱讀傳統中國古典書籍,產生了些許障礙。雖然有編譯為簡體字的版本,但一些被簡體化後的漢字,已失去了它的原始韻味。數千年的中國文化傳統,因為漢字簡體化而有點走精,台灣成為守護古代中國文化的堡壘,肩負起保留傳統的責任,而故宮也是其中一部份。

孔孟老子儒道規 四維八德好教誨

漢字簡化容易學 簡體書法失韻味

館內工作人員的熱忱和敬業,面帶微笑的和遊客互動,展現出來的服務精神,和館內的展覽古物相呼應,都是國寶級的水準。在知道我們來自洛杉磯時,詢問我們是否有受到火災的影響,回到令人懷念的故鄉,受到陌生人的關心,感覺特別的溫暖。大概是大環境的影響,台語在台北的公共場所,幾乎已消聲匿跡,而在故宮館內,更是難得聽到台語。台灣的電視節目,有以台語為主的連續劇,但是從他們對話的調調,聽得出台語並非他們的日常用語,好像只有演戲才講台語,有夠無彩。最近看到新開的研討台語的節目,但是和生活的台語也脫節,有點可惜。有人意識到台語的存亡危機,要用電視節目來推廣台語,值得嘉獎鼓勵,但要挽救台語的一個辦法,還是從政府官員和公眾人物做起最有效,如果不是特意要給中國人聽的議題,就多多用台語,透過電視媒體的傳播,台語將可慢慢恢復生機,再成為國人生活的語言。

台灣故宮外雙溪 韓國旅團有夠濟

導遊韓語在解說 阮攏毋知真歹勢

(作者為南加台僑)0308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