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退休後需要培養愛好和興趣,我會馬上的說一項:健行。除了是個人的選擇,還源自父母的影響。這是父母給我的遺產之一:走在大自然中。
成長時爸媽忙著養育我們,沒個人休閒愛好。但慢慢地我們六姊妹長大了,爸媽較有時間了,我排行老三,上大學20歲了。爸媽開始參加台北市健行隊,先是每個週末一大早,姊妹們還懶洋洋睡夢中,就聽到他們精神大振整理背包,四樓黃伯伯下樓邊吆喝:劉桑,走吧!兩對夫婦就一起出門,趕著參加健行隊,直到黃昏才回家。腳勁有力後,參加較難較遠的中程隊,退休後更勤於參加,偶而是數天登頂的山程。如此堅持20-30年,等到接近80歲腳力慢了,自知趕不上隊伍,才退離健行隊,然而還是每天和四樓黃伯伯到陽明山健走下午下山,持續到最後體衰過世,如今只剩黃伯母103歲了,她還叨念著和我父母的時光。爸媽家中擺飾好些全勤獎,安靜述說主人堅忍的韌性,而這特質正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養分。
我非常感恩台灣山群大自然帶給我父母的開心和療鬱,也經常到陽明山緬懷謝恩。父母輩的台灣人,成長過程多有無盡的傷痛和屈辱,時時都得忍耐,很少看到他們臉上有笑容,我們姊妹除了品學兼優,不添麻煩,實在沒能幫上什麼。但我每每從他們山野上所照的相片中,看到了最單純的笑,那笑容是無價的、是療鬱的,非常震撼我的内心。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讓宏偉大自然,謙卑的,療鬱洗滌塵世上遭遇的傷痛與不平。爸媽不是勝天,乃是謙卑的順天。他們強調安全,完備的預備,全體行動。有時聽到山難,爸會責怪:年輕人,沒有充足準備,拿生命開玩笑。
後來姊妹紛紛出國,爸媽擔子更輕,更多時間走在山野接近大自然。我們姊妹各地各家忙著打拚,一恍三十年飛逝了。輪到我時間多了,問老爸:怎麼參加周末健行呢?他說現在是全民運動了,星期五報紙有健行資訊,周末去集合地就是。但妳住在南加州,應該就近才方便。是的!堅忍的個性和智者樂山,是父母傳給我的遺產Legacy。2017年初參加南加州台大校友健行隊,領隊是身材碩壯楊培正。沒跟著對伍我不敢獨行,跟著他的領隊甚感安全,我們走過許多地方。常常星期六摸黑,各人出門會合後,Peter(培正)多喜歡沿著Freeway 210 Azusa出口,一直往北開到山上Crystal Lake ,從Crystal Lake開始爬坡,走上好幾個小時,到了風口,一整遍樹林,從那兒有幾個步道繼續不同方向,或有甘甜清泉,或高聳樹林,但風景空氣絕佳。我們吃午餐休息,下午下山,腿也酸了。2020年疫情肆虐,健行隊解散,但我由衷感謝把握了這四年的機會。

之後我參加歐洲自由行旅遊,去了北歐,北歐實是保存自然美之勝地。印象深刻的是挪威,挪威是戶外活動的天堂,健行遊客夏天最多,著名的山路有絡繹不絕的山友,個個身材結實,和遊輪旅客大相逕庭。當我走在Preikestolen的山路上,一邊是清涼透心的山泉,不禁頌讚上帝創造的神工!父母在大自然的笑容和釋懷,我這年紀才不捨的明白的。2022、2023年漫遊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中,智者樂山,無與倫比仙境暢懷極了,我們坐著纜車上山,卻走著下山直到鐵腿,也因此膝蓋疼痛軟骨磨損,只能慢慢修復,僅參加些教會簡易步道。
2025年始,是外子和我展開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更有機會彼此為伴的接近大自然了。懷著感恩的心前行,人生路徑滴下脂油,恩典為年歲的冠冕(取自聖經詩篇65:11)。一方面也多麼希望孩孫們在他們人生奮鬥中,能漸漸明白我傳給他們的遺產legacy:信實的信仰、艱忍的韌性、山中的智慧。(作者為南加台僑)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