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空襲成效,正因一份被截獲的伊朗高層密談而陷入更深的羅生門。根據《華盛頓郵報》29日引述4名知情人士的獨家報導,美國情報機構截獲了伊朗高層官員在空襲後的私下通訊,內容顯示,這些官員對美軍攻擊的破壞力「不如預期」感到意外,甚至還在揣測為何川普總統的攻擊力道沒有想像中猛烈。
這份極具爆炸性的「訊號情報」(Signals Intelligence),與川普總統一再宣稱空襲已「完全、徹底地摧毀」伊朗核計畫的說法,形成了直接矛盾。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雖未否認這份截獲通訊的存在,但極力駁斥其內容。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怒批:「《華盛頓郵報》透過發布斷章取義的洩密內容來幫助他人犯重罪,是可恥的。」她反問:「認為不知名的伊朗官員,會知道數百英尺瓦礫堆下發生了什麼,這種想法根本是胡說八道。他們的核武計畫已經結束了。」
一位政府官員也堅稱,伊朗的評估是錯的,「因為我們摧毀了他們的金屬轉化設施」。中情局(CIA)局長雷克里夫(John Ratcliffe)上週也在國會的機密簡報中,向議員們強調,數個關鍵核設施已被完全摧毀。
這起洩密事件,也凸顯了華府內部的嚴重分歧。在《華郵》向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求證後,一名資深情報官員試圖淡化這份截聽情報的重要性,稱「單一的訊號情報,本身並不能反映情報全貌」,並強調「一通不知名伊朗官員的電話,不等同於一份匯集了多種來源與方法的情報評估」。
這番話的弦外之音,似乎是針對稍早由國防情報局(DIA)流出的另一份初步評估。該評估認為,美軍的空襲僅將伊朗核計畫延遲數月,而非數年。川普對此報告的洩漏大為光火,並揚言要法辦洩密者。
報導指出,這場圍繞著空襲成效的激烈辯論,從美伊之間的口水戰,一路延燒至白宮、情報界與國會之間的權力鬥爭。在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核查員被拒於門外的情況下,伊朗核設施的真實損害程度,恐怕在短期內仍將是個謎。自由時報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