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步步進逼,美國太平洋陸軍(USARPAC)副司令沃爾(Joel Vowell)強調,美國陸軍將藉由增強火力、引進尖端科技,以及加強與印太盟友和夥伴的協同作戰能力等措施,在遏阻中國、牽制人民解放軍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破解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28日刊出沃爾專訪全文。在論及中國可能對台灣發動攻擊等區域潛在衝突時,沃爾指出,美國陸軍可以在對手意想不到的地方,對其軍機和船艦構成威脅。
報導指出,近20年來,中國持續有系統地進行規劃、訓練和打造所需武力,準備攻擊台灣。近年來,中國大幅增加軍事預算,擴張其網路、飛彈、空中、海上和兩棲作戰能力,企圖在攻擊台灣,以及阻止美國及盟軍介入(即所謂「反介入/區域拒止」)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
然而,沃爾表示,美國正試圖利用北京戰略中的弱點,「A2/AD網絡是為了嚇阻和擊退船艦、飛機及各種平台而設計,但它並未考慮到區域內分散部署的陸上部隊」,而這正是美國陸軍以及盟友和夥伴的陸地部隊可以對敵方構成的威脅,「我們會產生一種難以探測、難以追蹤、難以發現、且愈來愈難以摧毀的嚇阻效應。」
沃爾指出,關鍵在於能夠在各作戰領域部署尖端武器,並以分散、易於偽裝、靈活機動的方式運用,使美軍不會在任何時間與地點成為明確目標,「如果陸軍官兵能夠將這些能力前推,或部署在更接近潛在對手的距離,我們就能對其指揮管制、火力、防空、後勤、機動以及各種平台構成威脅,而這是他們未曾考量到的」。
為了實現這一點,並維持強大的後勤網絡,華府的區域盟友關係將持續扮演關鍵角色。沃爾指出,美國許多裝備的前進部署,都是應盟友與夥伴的要求而進行,「無論是南韓、日本、菲律賓、澳洲或其他地方」,包括中程與長程飛彈系統及防空武器。例如,「泰風」(Typhon)陸基中程飛彈系統去年藉由美菲聯合軍演名義進駐菲律賓,演習結束後仍持續留駐。在今年的美菲聯合演習後,美軍也將先進反艦飛彈系統「海軍/陸戰隊遠征艦隊阻絕系統」(NMESIS)留在菲律賓。
同時,陸軍也不斷運用顛覆性和新興科技,在印太地區創造不對稱優勢。例如,陸軍正在利用人工智慧(AI)提升戰力,強化決策能力、優化聯合作戰運用,並實現部分自主作戰機制。此外,新設的「多領域特遣隊」(MDTF)測試用於反制無人機群的微波定向能武器,並配屬可在現地直接3D列印零件,甚至完整製造無人機等武器的單位。自由時報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