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不按牌理出牌的行事作風,徹底展現在第二任期至今的外交政策中,例如主張拒絕涉入境外戰爭,卻仍決定轟炸伊朗。白宮表示,川普的外交策略是「目的性戰略模糊」,藉此取得談判影響力。
「華爾街日報」探討川普任職半年來的外交作為,包括對眾多國家施加關稅威脅,暗示以軍事手段處置格陵蘭和巴拿馬,以及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等國家領導人在白宮發生爭執,使得全球各國領袖無所適從。
承諾要遠離中東衝突的川普,以B-2轟炸機對伊朗三處核子設施實施空襲;競選期間稱將迅速終結烏戰,迄今無法下決心對俄施以更大壓力,對烏俄兩國總統的態度也游移不定。
白宮:藉此帶來談判影響力
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指出,川普在外交政策上採取的是「目的性戰略模糊」,藉此帶來談判影響力,「全球領袖懼怕他、尊敬他,掛念他的每個用詞」。強調川普指揮全局,塑造情勢,而非被動做出反應,世界因川普而改變、川普則不因世界而改變。
副總統范斯本週在社群媒體發文說明川普外交政策三項要點,為「明確界定美國利益」、「強勢談判取得利益」與「必要時動用巨大武力」。
然而,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美國大戰略再詮釋計畫主任普瑞布爾分析,川普似不具有清晰的外交政策世界觀,其作法看不出有一致、策略性和連貫的思路。
川普近日對伊朗議題的發言再度令外界難以捉摸。先是在社群媒體發文稱中國可向伊朗採購石油,白宮事後澄清美方制裁政策不變後,川普廿七日表示正著手撤銷對德黑蘭的制裁,隨即又稱因為對伊朗最高領哈米尼的勝利言論感到憤怒而改變心意。
「美聯社」另分析,西方國家領袖們發展出應對川普的「管理一○一」,包括奉承、勿追逐川普釋放的外交政策訊息、靜待其威脅結束後展露的真正意圖。
廿五日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組織」(NATO)峰會是上述策略的具體實現場合。首先是盟國一致承諾國防支出在二○三五年以前達國內生產毛額(GDP)五%,獲川普大讚「所有人的偉大勝利」。另外,議程中未排入可能使川普不悅的烏俄戰爭議題,而是讓他與澤倫斯基進行場邊會晤。
不僅如此,北約秘書長呂特先是在峰會前向川普恭賀並感謝他對伊朗採取的關鍵行動,「你將達成數十年來美國總統沒能取得的成就」,更以「爹地」形容美國在以伊衝突中的角色,並安排川普受荷蘭王室邀請入住宮殿,順利讓一向對北約有所抱怨的川普簽署履行集體防禦宣言。自由時報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