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5 7 月, 2025
Home即時新聞川普決策善變 台海局勢中最難預測的變數

川普決策善變 台海局勢中最難預測的變數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空襲伊朗,這場遠在中東的軍事行動,卻為亞太局勢投下一道陰影。「紐約時報」廿六日刊出深度分析指出,川普此舉對中國釋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訊號,反而可能加劇北京對台戰略判斷的誤差。文章強調,川普的行動雖展現動武意志,但其決策善變特質,使其對台灣的立場充滿不確定性,正是台海局勢中最難預測的變數。

在台灣問題上將更謹慎

這篇由紐時首席中國記者儲百亮撰寫的分析指出,川普下令空襲伊朗核設施的決定,讓北京原本就難以掌握其對台政策的紅線更加模糊。文章認為,這場攻擊展現川普願意動武的決心,也可能讓中國領導層在台灣問題上更為謹慎。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庫柏表示:「在伊朗遭襲後,我懷疑中國領導人現在會更加緊張,不敢在台灣問題上考驗川普總統的決心。」

但另一方面,川普的政策轉向頻繁,也使北京看到了可能利用其善變特質來鬆動美國對台支持的機會。分析指出,川普曾在美中貿易戰中對中國施壓,但在對方反制後迅速轉向休兵;此次空襲伊朗也是從反對動武到突然出擊,立場劇烈反覆。部分中國學者據此認為,只要透過適當勸誘或施壓,有可能讓川普在台灣問題上讓步。

近年不斷試探美方反應

中國近年不斷透過軍事演訓與灰色地帶行動試探美方反應。紐時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月與川普通話中,刻意將雙方關係比喻為「一艘大船」,需由兩人共同掌舵,試圖挑撥川普與其政府內部對中鷹派官員之間的矛盾。

上海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說,他從川普下令攻擊伊朗中看到一個教訓:「川普總統還是在他覺得必要的條件之下會選擇使用武力來推行美國的外交政策」。

川普決策風格不可預測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專家葛來儀指出,儘管美國國安體系整體對台具備戰略連續性,但「是總統本人帶來了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測性」,川普的個人決策風格,成為北京在推演台海情境時最難掌握的因子。

川普對台灣的態度歷來矛盾。他曾將台灣比喻為「馬克筆的筆尖」,對照中國是白宮的「堅毅桌」,質疑美國是否該為此投入資源;但其政府也曾批准對台軍售,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並強調中國對台威脅「迫在眉睫」。紐時指出,這種雙面訊號加劇了北京的困惑,讓中國同時感受到威懾與可乘之機。

分析總結,北京深知攻台風險遠高於處理伊朗問題,但川普「狂人風格」已讓中國對各種台海情境推演必須納入更多不可預測性。紐時強調,川普空襲伊朗不僅未讓北京更清楚其底線,反而模糊威懾訊號,使得台海這盤棋局從「可控的緊張」走向「高風險的誤判」。自由時報0626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