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訂今年4月進行海上測試(SAT)的國造潛艦海鯤號,海測期程一再延宕,引發外界疑慮,在2個月的等待後,海鯤號今(17)日從高雄旗津出海,這是海鯤號首度離開高雄港,研判已準備好迎接海測。
海鯤號本月14日現身高雄港,並以自主動力浮航,外界研判已進入泊港測試(HAT)最後階段,距離海測階段僅一步之遙。隨後,海鯤號於今日上午8時,再度離開台船92號碼頭,緩緩從高雄旗津出海,相關單位進行海域管制,僅由一艘疑為「引水人」船隻領航,預計下午3時返航。
海鯤號潛艦的造艦為國人關注議題,原訂4月海測卻延宕迄今,引來諸多揣測,國防部長顧立雄強調,海鯤號測試「沒有時間表」,確保安全才會出海;海軍上月曾明確表示,海鯤艦已經達到出海前的最後安全整備階段,今年11月交艦目標不變。
根據國軍規畫,國造潛艦後續艦採「2+3+2」模式,分三階段建造,首批2艘為根據原型艦經驗優化的「小改款」版本,今年5月依採購程序規定與台船完成簽約,現階段台船僅就人力、料件及機具先行備便。
海鯤號後續艦今年度預算,由於在野黨提案凍結50%、約10億元,目前仍被立法院凍結,解凍條件為原型艦通過海上測試(SAT),且向立院專案報告,經同意後始得動支,因此尚未開工。自由時報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