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本週密訪歐洲,當地時間4日並出席在德國柏林舉行的論壇以及發表演說,吳強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是決定性推動者,面對日益增長的威脅,北京、莫斯科、德黑蘭與平壤正密切合作,意圖擴張,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他說,歐洲友盟除繼續呼籲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方式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他並提醒在提到「一個中國」時務必小心謹慎,因為這概念現已被中國用來使其對台灣的侵略合法化。他強調,只有團結一致,我們才會更強大。當民主國家站在一起時,威權主義者才會猶豫不決。
吳釗燮出席由「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舉行台灣三邊論壇,並發表「以共同價值觀迎接共同挑戰:連接台灣和歐洲」為題發表演說,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也於社群貼文公布這項訊息。
吳釗燮首先感謝葛來儀幾個月來的努力和協調,讓他能再訪柏林,並於台上發言。他感謝德國政府促成了這一切,這凸顯台德雙邊關係取得長足的進步。他也說,希望這次柏林之行可以成為其他國家向台灣敞開更多大門的示範。
吳強調,歐洲朋友們認識到印太地區在歐洲戰略思維中日益增長的重要性,許多歐洲國家,包括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立陶宛、捷克和歐盟本身,都發布他們的印太戰略。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海軍也至台灣海峽進行航行自由的行動展現,歐洲人意識到,涉及台灣的衝突都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可能比Covid-19或烏克蘭戰爭造成的影響嚴重得多。
他認為,我們必須關注共產中國的擴張主義所帶來的危險,從「聯合戰備警巡」進行時,許多共機穿越台海中線,到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中,解放軍不僅在台灣周圍集結大量飛機,還包括海軍和海警船隻,逼近台灣24浬線。解放軍會在沒預先警告下宣布海空演習,而這些都是以「一個中國原則」的名義進行的。
吳釗燮說,一中不是外交,而是中國的法律操作。換言之,「一個中國」不再是一個可以解釋或談判的概念,這是中國攻台設計的一部分。目標很明確:為軍事行動建立一個合法性的假象,即衝突是國內衝突,其他國家無權干預。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也是如此,該決議與台灣無關,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刻意扭曲,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
到目前為止,吳指出,解放軍在台灣周圍的行動仍然被定性為灰色地帶活動。但一些研究發現,台灣是全球最主要網路攻擊目標。中國最新灰色地帶活動是切斷我們海底電纜。在歐洲,波羅的海也發生同樣的事情。有人描述說,中國已開始對台灣發動戰爭,但不是透過坦克和飛彈,而是在進行認知戰與法律戰。包括試圖塑造烏克蘭戰爭是由美國發起的,美國不可信,現在則利用台灣對付中國,就像美國利用烏克蘭來對付俄羅斯一樣。
吳釗燮說,中國還希望我們相信,在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台灣應遠離美國,向中國靠攏,以取得平衡。它還試圖讓我們的人民相信,自衛是挑釁性的,採購武器會讓台灣挑起戰爭,自我防衛是徒勞無功的。
他進一步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擴張主義的危險並不止於台灣,是第一島鏈上所有國家面臨的共同挑戰。面對印太地區不斷惡化的安全環境,維護現狀將是我們的核心理念,台灣不會成為挑釁者,軟弱會招致侵略。我們決心捍衛我們的自由和主權、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台灣海峽兩岸的現狀。我們也將繼續加強與世界各地的民主夥伴的關係,他們與我們有著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即自由、人權和法治,並珍視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繁榮和現狀。我們深知,台灣一旦淪陷不是結束,因為現在世界已是同一戰場,不停止中華人民共和國侵略的代價將是難以承受的。
吳釗燮說,當走過柏林牆的遺跡,想起這座城市的西半部曾幾何時是一個孤獨的島嶼,被包圍、被威脅。今天,台灣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座孤獨島嶼,被外交孤立、灰色地帶脅迫、混合戰和法律戰所包圍。但正如柏林曾經是自由前哨一樣,今天的台灣也是印太的自由堡壘。保持團結,堅守底線,那麼有一天台灣的故事,會像柏林的故事一樣:不是投降的故事,而是生存的故事;不是恐懼,而是自由。自由時報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