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8日選出新教宗「良14世」,西班牙第一大報《國家報》(El Pais)9日披露選舉內幕指出,原本最獲看好的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之所以敗陣,與他在國務院長任內的處事手法有關,其中之一正是負責促成梵蒂岡與中國的主教任命協議,令許多保守派無法原諒他。
據報導,教廷133名樞機主教這次僅進行4輪投票,就選出新教宗,但出線的並非與前任教宗方濟各共事12年、教廷實際上的2號人物帕洛林,而是黑馬普瑞弗斯特。
在樞密會議前幾天,外界推測帕洛林至少會獲得40到50票。7日下午首輪投票,8日上午第2及第3輪投票中,帕洛林也被認為票數領先,卻一直未達50票。義大利《晚郵報》(Il Corriere della Sera)即披露,帕洛林在8日第3輪投票中獲得49票,陷入拉鋸戰。
8日中午後形勢驟變,支持帕洛林的樞機主教全部倒向普瑞弗斯特。
分析家認為,最合理的假設是,這次教宗選戰出現與2013年方濟各當選時類似的情況。當時,義大利籍樞機主教史柯拉(Angelo Scola)也是最被看好,但他的得票數一直不高,經過5輪投票後,反而由一直在私底下運籌帷幄的方濟各勝出。
這次,外界已認定帕洛林是最大熱門,但他的初始得票並不如預期(40到50票),這為他帶來如同史柯拉的效應;反觀在其他潛在教宗人選中,普瑞弗斯特憑藉穩定的初始得票脫穎而出,意味他是反對意見最少的人選,得到整個教會、而非僅是進步派的支持。
事實上,在教廷籌備方濟各葬禮之際,外傳帕洛林健康狀況不佳,有可能就是內部人士企圖對帕洛林「放冷箭」。
報導指出,帕洛林執行前任教宗方濟各指示,負責促成梵蒂岡與中國簽署具有爭議的主教任命協議,許多保守派樞機主教不能原諒這一點。
此外,教會中也有人不滿帕洛林處理捲入梵蒂岡財務醜聞的義大利樞機主教貝丘(Angelo Becciu)的方式。方濟各生前曾要求貝丘辭去樞機主教一職,但貝丘堅持出席樞密會議,參與選舉新教宗,而帕洛林最後一刻拿出方濟各否決貝丘入境的文件來加以阻止。自由時報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