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科學家近日揭示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免疫機制,徹底改變我們對人體抵禦細菌感染的認知。這項研究發現,人體內負責回收蛋白質的「蛋白酶體」(proteasome)不僅是細胞的「清道夫」,還能化身為「武器工廠」,將老舊蛋白質轉化成攻擊細菌的天然抗生素。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項突破性發現不僅為對抗日益嚴重的抗藥性細菌問題開闢新路,也可能成為新型抗生素的潛在寶庫。研究成果已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發表。
蛋白酶體存在於人體每一顆細胞中,日常負責分解老化蛋白質,將其拆解為小片段供細胞再利用。然而,這項研究顯示,當細菌入侵時,蛋白酶體會迅速轉換角色,改變結構並製造出能撕裂細菌外膜的抗菌物質,直接消滅入侵者。
研究團隊在實驗室與小鼠模型中測試這些天然抗生素,發現其效果媲美現有藥物。若將蛋白酶體功能關閉,細胞對沙門氏菌(Salmonella)等細菌的抵抗力則大幅下降,凸顯這一機制的重要性。
這項發現讓科學家振奮。帶領研究的魏茲曼科學研究院教授梅爾布(Prof. Yifat Merbl)表示:「我們從未料到蛋白酶體還有這種功能。這是一種遍布全身細胞的天然防禦機制,創造了一類全新的抗菌物質。」研究團隊甚至形容這過程像是「垃圾場挖寶」,從蛋白酶體中發掘出潛在的抗生素資源。
然而,專家也提醒,這項發現距離實際應用尚有距離。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免疫學家戴維斯(Prof. Daniel Davis)稱讚這項研究「令人驚嘆且深具啟發性」,因為它揭示了細胞內抗菌分子的全新生成方式,但他也指出,將其轉化為藥物仍需時間驗證。全球每年有超過百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新型抗生素研發卻進展緩慢,這讓科學家對此發現寄予厚望。
英國國王學院倫敦分校微生物學家愛德華茲(Dr. Lindsey Edwards)則樂觀表示:「這就像在人體內找到一座抗生素金礦。」她認為,這些抗菌物質因源自人體自身,未來若開發成藥,可能在安全性上更具優勢,減少副作用風險。面對超級細菌的威脅,這項發現無疑為科學界注入一劑強心針。自由時報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