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蓮華/洛杉磯報導)南加州聖東台灣同鄉會繼5月25日舉辦健康講座,再於2025年5月31日(週六)在洛僑中心舉辦端午節聚會暨講座。邀請來自加州舊金山的台灣鄉情關懷會會長謝鎮寬主講「從國際條約定位台灣」,探討台灣在國際條約下的法律地位與定位問題,期間百萬網紅八炯帶領團隊赴美觀光之際,在好友鄭宏陪同聆聽演講並交流。另外,會長曾英銘還特别準備端午粽子、蚵仔麵線、以及蛋糕和會員開心慶祝端午佳節。

謝鎮寛從其鑽研30多年《舊金山和約》領域,發表如何從國際條約來定位台灣地位,演講從1524年葡萄牙人驚呼台灣「福爾摩沙」暢談到2025年現今2758決議案,跨越483年的台灣史,包括現代的「開羅會議」、《波茨坦公告》、《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台北和約)等歷史文件的效力與影響,交織著台灣命運與國際各國交手的轉捩點。
當天除了特别佳賓八炯伉儷及團隊,還有國策顧問/大洛杉磯台灣會館董事長田詒鴻、駐洛杉磯經文處領務組鄭如惠組長、洛僑中心鍾佩珍主任及副主任陳品妤等人滿座會員列席聆聽。

反共網紅八炯團隊抽空帶領員工美西遊的一天,特别來參加台美傳統週的活動及聖東同鄉會的全程演講,他誠懇霸氣的表示,「海外就靠鄉親來打拚、台灣國內就靠我們公民罷團來守護。」
2025年陸續歐美多國通過友台法案,以5月為例,美國國會眾議院甫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明確指出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未處理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美國堅定傳遞反對中國誤用2758號決議,限制台灣的國際空間。

謝鎮寬強調台灣地位未定,他不從國民黨流亡台灣在戒嚴時期灌輸大家以中國觀點看台灣的歷史;而是用國際視角,尤其美國參與戰爭,對待主權的不同主張及結果,提供參考法理依據。他以「美西戰爭」美國戰勝西班牙,西班牙領土割讓轉移三個例子,進行比較給予台灣參考,分別是美國和古巴、波多黎各、以及菲律賓。
1898年美國發動「美西戰爭」,1899年西班牙投降,雙方簽署《巴黎條約》結束戰爭。西班牙割讓古巴、波多黎各、關島、菲律賓給美國。美國軍事佔領期間,在同一條約中,西班牙交出古巴的領土主權、但卻沒有指定收受國,非常類似台灣二戰後日本投降《舊金山和約》的內容。

謝鎮寬談及,最終古巴追求獨立1902年成功成為一個國家;菲律賓從美國海外領土於1946年獨立成功;至於波多黎各、關島,最終成為美國屬地。所以,美國戰勝拿下佔領區的最終命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或是佔領區成為美國屬地。
台灣歷史與歐洲息息相關,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與台灣的關係,主要發生在16至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這段歷史深刻影響了台灣早期對外接觸與被殖民歷程。謝鎮寬認為最早得追溯於葡萄牙1582年登陸台灣、荷蘭佔領1624年8月26日佔領南台灣38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北台灣16年,歷經1661年鄭成功軍閥統治台灣22年、清朝、日治、1945年軍事佔領至今。
從現代談起,以美國在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打敗日本說起;謝鎮寬強調台灣課本誤導,蔣介石1943年參加所謂《開羅宣言》,只能算是沒有達成共識的「開羅會議」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都沒有答應蔣介石把台灣收回歸還的要求。同樣地,課本教的《波茲坦公告 》(Postdam Proclamation)事實蔣介石根本沒有參加此會議;以上連同「開羅會議」兩份只能是關於二戰後台灣歸屬的「意向書」,國際上公認戰後領土的轉讓機制必須要有國際條約,或和平條約來追認才有效。
因此,美國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勝利,1951年簽訂真正合法的《舊金山和約》,至關重要是日本宣佈放棄對台灣的所有權,但沒有將其指名給任何國家;等同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及治權,但並未明確將台灣的主權轉移給誰,造成台灣的國際地位未定成為國際法上的爭議焦點。
謝鎮寬重申,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的精神,其實與1951年二戰後討論日本投降的《舊金山和約》有異曲同工之妙;第2758號決議,只是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並「驅逐蔣介石的代表」,但該決議僅處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並未處理台灣的主權歸屬或國際法地位問題。也就是2758號決議,絕不等同於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昔日國際社會對台灣主權的實際態度與政策模糊立場,讓台灣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受盡委曲,如今美國等歐洲國家相繼以2758決議表態,有利台灣。謝鎮寬主張大家應正確認識2758號決議的範圍,進而思考未來國際戰略與法律對策,以利因應爭議與挑戰,探討其對台灣的國際法定地位、外交空間與未來國家的影響。
目前台灣的法理地位依然是依據《馬關條約》和《舊金山和平條約》為主;謝鎮寬認為,針對日本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行為,國際明文只追溯到1901年的《辛丑條約》。而清朝永久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是1895年簽署,比《辛丑條約》更早。所以,從歷史文件和法理上說,台灣都不屬於中國,不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
另外,有一個被大家疏忽的重要歷史紀錄,1950年11月30日(週四)聯合國安理會在紐約召開第530次會議,針對中國所指控「美國武裝入侵中國領土台灣」一案,以九比一駁回,為台灣不屬於中國,給予一錘定音,非常明確的答覆。
謝鎮寬希望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美國杜魯門總經當年曾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1950年聯合國早就以白紙黑字明文公告世人,台灣不臣屬於中國。他說明:「原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官方代表伍修權,在會場指控美國武力侵略中國領土台灣,指的是美國令第七艦隊佔領中國的台灣。但是,聯合國安理會最後以投票9:1給予正式否定的回答,尤其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大使顧維鈞,對當天伍的指控案也投了反對票,直接證明聯合國有關「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份正式官方紀錄。
最後,他認為海内外台灣人民務必正確認知,中國在法理上沒有任何國際條約授權,當然更不曾擁有台灣領土主權,在國際上是沒有資格代表台灣。誰能代表台灣?當然是由台灣人民所選出的台灣政府,不論是前總統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的「中華民國是台灣」、馬英九「台灣屬於中華民國」、或是蔡英文「中華民國台灣」,賴清德總統發表:「無論中華民國、台灣、或是中華民國台灣,都不屬於中國」。
當天,因為時間有限無法進行Q&A,台下觀眾周先生在Line群組積極反應,聯合國安理會已淪為純政治機構,不是一個法理分明公正的組織,早成為一個名存實亡的國際機構,甚至美國也會公開違反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尤其21世紀國際現狀,大批撕毀或修改條約比比皆是,謝鎮寛會長若以國際條約作為立國的基礎,似乎忽略國際現勢的重大改變。
的確,謝鎮寬主張「從國際條約定位台灣」提供一個外交方向,也許不是唯一的途徑;台灣面對中國強勢「戰狼外交」打壓國際空間的困境,對付中國外交攻勢,台灣面臨的考驗,需要更多元面向的說法與作為。


當天,會長曾英銘為慶祝端午節特别準備南部花生粽及肉粽給每位會員、會員現場大啖美味的蚵仔麵線、以及大型蛋糕慶生,大家敘舊交誼歡度佳節。



會長曾英銘還積極召募台派新會員,任內每年固定三節慶祝活動,新春晚會、端午節、中秋節聚餐聯絡鄉誼,也會邀請各地名嘴舉辦講座,讓鄉親們交流台美最新時勢。另外,也會支持台灣加入WHO/WHA的活動與遊行,他鼓勵同鄉站出來為台灣美好時代繼續打拚。最後,召募新會友加入聖東成同鄉,歡迎洽臨本會最新成立Line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