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8 5 月, 2025
Home南加社區北美台灣菁英職涯博覽會 聚焦AI帶來變革

北美台灣菁英職涯博覽會 聚焦AI帶來變革

(記者林蓮華/洛杉磯報導)為因應近年AI科技突飛猛進帶動職涯的變異,由台灣青年美國職涯發展協會(Career Taiwan USA Association)於2025年4月26日(週六)在洛僑中心舉辦「第三屆北美台灣菁英職涯博覽會」(TECCNA) ,活動安排分别為上午的職涯博覽會提供多個攤位,提供職位或職場招募的機會。下午是來自相關與AI連結的領先企業,舉行兩場座談會,講座主題是「AI在職場的未來與職業發展」,台上台下熱烈討論,專家普遍認為,AI發展帶來職涯發展劃時代的變革,目的不是要取代人類,而是「產業重塑」,求職關鍵就是與時倶進學習建立人與AI共存共榮的關係。

左起前會長沈毅昌、駐洛杉磯經濟組劉倫正組長、Taboola副總裁余寧寧、蔚忠諺會長、南加州玉山科技學會楊琮欽會長、國策顧問田詒鴻、洛僑中心主任鍾佩珍、僑務委員遲景林。(記者林蓮華攝)

當天,由周韻玄/胡艾美主持,台灣青年美國職涯發展協會蔚忠諺會長、南加州玉山科技學會楊琮欽會長、Taboola副總裁余寧寧受邀上台致辭;國策顧問田詒鴻、駐洛杉磯經濟組劉倫正組長、洛僑中心主任鍾佩珍、僑務委員遲景林等也現身力挺,提出寶貴建議。

蔚忠諺會長說明舉辦宗旨。(記者林蓮華攝)

主辦人/會長蔚忠諺表示,今年剛好是協會創辦十週年,並透過主辦「北美台灣菁英職涯博覽會」等方式,希望幫助台灣青年在美國的職涯順利發展;由於AI人工智能是最熱門的話題,逐漸的改變工作型態,所以邀請行業領袖分享他們的見解及經驗,相信大家都能獲益良多。

南加州玉山科技學會楊琮欽會長強調,AI科技在未來會是促進生活便利最大的動能,人人都離不開AI,AI可以快速處理和分析大量數據,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所以,勞力需求勢必解構重新組合,有些工作勢必走向裁員,但也會在新的領域急需人才,所以,這場講座希望帶大家思考,如何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中,找到工作機會大展鴻圖。

國策顧問田詒鴻提及,隨著AI世代來臨,大家都在跟上時代,現今的工作環境,已經朝向與AI共同完成工作,所以要學會駕馭AI,而不是被AI淘汰。美國職涯發展協會創立一大特色就是「師徒制」,由前輩手把手經驗傳承,希望大家能多與在座專家聯絡學習,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他認為人和的貴人提攜指點,最為重要,機會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

上午職涯博覽會提供多個攤位,經濟組也設攤支持推廣台灣信賴五大產業的前景。(記者林蓮華攝)

經濟組劉倫正組長設攤支持活動,他指出最近的關稅問題會帶給產業衝擊,未來工作更具挑戰性,多充實自己精進專業,培養領導力,尋找良師益友,是職場生存必備技能。他也推薦台美經貿合作關係緊密,賴總統推動五大信賴產業分别是半導體、AI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將會帶動百工百業發展,所謂「危機就是轉機」,歡迎大家能多了解尋找契機,成為台美橋樑。

洛僑中心主任鍾佩珍感謝該會幫助來美的台灣人或深耕的台美人,希望大家聽講座後,能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變動的科技領域,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向。她也特別提到,因應台灣推動五大信賴產業,僑委會已與39所台灣大學展開產學合作,鼓勵大家回國求學,繼續深造。

開場講座左起Shopline總經理楊琮欽、Nuleep總裁Grace Park、LOST iN 聯合創始人Anton Reut分享「智慧運用AI勞動力的趨勢」。(記者林蓮華攝)

這場全英文對談的主題演講及專家座談,為現場提供求職者和雇主交流的重要平台。首先開場講座是邀請三位CEO主講者,分別是玉山科技協會會長/Shopline總經理楊琮欽、Nuleep總裁Grace Park、LOST iN 聯合創始人Anton Reut,分享「智慧運用AI勞動力的趨勢」。

他們直言AI將在多個方面影響職場,首先是工作型態轉變,像是重複性高、規則明確基礎性工作,如數據處理、財務審核、客服等,將越來越多被AI取代。相對地新興職業崛起,能寫AI程式的工程師、資料數據專家、機器人學習專家等成為熱門高薪的尖端工作;還有就是擅長運用AI數位轉型的工作等職位需求激增,反而帶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

創業總裁們認為AI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只是會產業重塑,需面對各種產業都會朝向AI化的趨勢,即使傳統熱門行業,如金融、醫療、製造、教育、物流等多個產業,都會透過AI進行流程優化,提供新型更便利的服務,所以越懂得運用AI工具的人才,將在各行各業中脫穎而出。

左起Worca 總裁Steve Lin、ANA 人資代表Michelle Huang、Transglobal 人資代表Sandy Qian、Tripalink人資代表Max Li。(記者林蓮華攝)

第一場講座主題是「探討AI改變職場需求」,邀請四位專家Worca 總裁Steve Lin、ANA 人力資源管理部代表Michelle Huang、Transglobal 人力管理資源部代表Sandy Qian、Tripalink人力資源部代表Max Li。

人力資源代表們討論AI造成近年職業需求重大改變,面對一年逾數千份資歷,一致認為專業只是最基礎的必備技能,現在工作需要經過很多關的面試,特别強調求職首要是表現積極主動熱情的工作態度,勇於秀出自己的潛力,例如具有比别人解决問題、創造力、情感溝通、戰略思考、跨領域整合、雙語或多國語言等優勢,變得至關重要。

同時,傳統技能逐漸不足以應對未來挑戰,未來職場將更重視加入AI技能需求的轉變,所以求職前,事先一定得準備數位科技素養與AI基礎知識;由於AI的核心是數據,所以強化數據思維與分析力,從中提煉洞見,將是不可或缺的競爭力。

他們還討論到新的倫理與規範挑戰,隨著AI在決策過程中扮演更大角色,職場將需要更多關注創建的「模式」如何避免被非法竊取,侵犯公司的權益,如何規範收集大數據的隱私,防範公平性與透明度等議題。

左起DCAA代表Terry Yuan、Phrasely總裁Kai Hsu、Birds Eye Management Services 總裁Derek Talbird 、Hyperionsoft 總裁 Cho-Man Tsai 。(記者林蓮華攝)

第二場是「超越AI職場的競爭力」邀請4位專家,DCAA創始監察審計代表Terry Yuan、Phrasely總裁Kai Hsu、Birds Eye Management Services 總裁Derek Talbird 、Hyperionsoft 總裁 Cho-Man Tsai 深入討論在AI時代,需具備哪些競爭力,才能步步高升。

他們認為首先定位思考自己追求未來想要更偏向技術路線,或是管理/應用路線。面對AI科技日新月益,年輕世代已經不能待在舒適圈,面對未來,得積極學習新技術,提升自己獨有的優秀價值,將是持續在職場中步向成功的關鍵。

北美台灣菁英職涯博覽會義工希望大家「Think Big 」迎接AI世代。(記者林蓮華攝)

AI變化太快,需持續保持學習與適應多端的變化,最好不只會用AI工具,還能進一步發揮創意,為公司貢獻開發優化深化模型。還有AI專案需要與非技術背景的人合作,能把技術語言轉化為業務語言,促進跨部門合作能力,都是公司搶著要的人才。

最終結論,他們認為眼光要放遠,若要出人頭地,必備的核心技能組合,建議最多就是不斷地繼續在職進修,例如學會AI最常用的程式語言,讓AI化為得力助手,投資自己將AI工具為自己加值。希望大家打開視野用「Think Big 」迎接AI世代。

最遠來自ASU亞歷桑那州立大學的廖昱勛(左)、朱雲嘉(右)聆聽講座獲益匪淺。(記者林蓮華攝)

當天,風塵僕僕來自最遠的兩位留學生就讀ASU亞歷桑那州立大學的廖昱勛(Peter Liai)、朱雲嘉(Rebecca Chu),美國台積電未來在亞利桑那州將一飛千里,他們兩位覺得聽完講座,獲益匪淺,原本就讀全球商業管理科系對前途的不自信,現今決心精進學習運用AI朝向跨界整合的能力,對於擁有雙語優勢,希望能跟著台灣政府提倡的五大信賴產業,作為台美橋樑領域裡找到一席之地,發揮所長。

Facebook Comments Box
相關新聞
- Advertisment -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