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蓮華/洛杉磯報導)美國加州客家會(HAKKA-USA)為慶祝客家農曆新年傳統習俗「天穿日」,於2025年2月14日(周五)在洛僑中心與逾百位僑胞共同歡度,由於當天又是西洋情人節,全場愛心爆棚,紛紛互比愛心,並大啖客家美食「水粄」暢飲「客家燒仙草」,節目內容精彩,一解客家僑民的思鄉之情,也讓不同族裔的客家之友認識更多客家傳統文化。

現場佈置非常用心,入口映入眼簾的是復古繽紛多彩的客家花布、象徵五色石的燈籠、客家衣物等小物堆疊背景,場內還有客家歷史故事海報、以及掛在牆上有刺繡、禮器、農耕用品的展示。在客家媳婦陽明敏主持下歡樂開場,由Live Oak土風舞社大跳充滿喜氣吉祥的《涯系客家人》、《迎春花》揭開序幕。
美國加州客家會會長黃永鉅致辭時表示,「天穿節」又叫「補天節」,是客家人專有的一個節日,每年農歷正月20日舉辦,也象徵慶祝新年尾巴農閒時期的休止符,這天吃喝玩樂之後,就要開始打拚工作;所以,美國加州客家會特別沿習古風舉辦這個客家族群獨有的文化節慶。

黃永鉅還說了「天穿日」的由來,故事必須追溯到上古的一個洪水神話,相傳水火二神相爭而把天穿破,使得落石如雨、地冒噴泉、導致地上災害連連。女媧為免人間災苦,因此煉五色石補天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的人民。客家人為了感恩女媧,每逢天穿日,男不耕、女不織,並以吃黏食、娛樂度過,感謝上天眷顧,以期待來年的風調雨順。
「我認為以現代主觀意義詮譯就是要注重環保,水火無情天然災害層出不窮,警惕要適當給大自然休息及恢復,達到讓自然環境可以生生不息,資源才能永續的目的;換言之,也就是追求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我們客家人以天穿日表示感恩,並以此節日做為一個文化的傳承及現代環保的教育觀。」黃永鉅闡述慶祝天穿日意義。

甫新上任的駐洛杉磯經文處副處長陳令欣致辭時強調,客家委員會訂定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客家所稱的「天穿日」為「全國客家日」,並自民國100年起正式倡導與慶祝。據2021年台灣人口統計,客家族裔有460多萬人,佔總人口的20%,也就是每5人就有一位客家人,台灣最重要的五大族群之一。
所以,政府也積極推動「客家國際化」;陳令欣接著說明,以客家文化外交,傳揚客家人於世界各處落地生根發展的風範,以及各國客家族群交流,邀請海外人士到台灣體驗客家民俗風情、客家美食,台灣現在設立許多客家園區,歡迎僑胞返台一定要去參觀流覽。

洛僑中心主任鍾佩珍率兩位副主任方瓊逸與陳品妤全程出席,致辭說道:「我是百分百客家人,爸媽都是客家人;客委會曾定義客家人是指具有客家血緣或客家淵源,自我認同為客家人者;所以,今天在座出席的各位,只要認同,大家都是客家人。我今年1月15日上任,明天才滿一個月,但我現在就很思念媽媽料理客家菜的味道。很高興能在美國加州客家會吃到道地的水粄,感謝以慶祝天穿日為當地客家鄉親提供交流的平臺,也為傳承客家文化所做的努力。」

洛杉磯台灣外貿中心主任閉達玉受邀致辭也提到,客家族群跨海遠渡重洋經商,貿易遍佈全世界,很感動在台灣千里之外的美國,首次認識客家的重要節日「天穿日」背後美麗的故事及源遠流長的習俗。
客家會榮譽顧問/世華總會第一副總會長/僑務諮詢委員陳玲華致辭,強調從2021年創會會長巫秀珍創立以來,年年都一定來參加「天穿日」,吃了許多客家美食,每次活動都是高朋滿座,今年又選在西洋情人節,希望大家互相擁抱,珍愛當下,我們更要學習客家人重視家族合作團結、堅忍毅力與硬頸的精神。

當天,由僑務委員江瑞瀛介紹與會貴賓主講「天穿日」及客家水粄做法。江瑞瀛透露自己來自新竹客家人,來到美國思鄉,只要吃到客家美食就能一解鄉愁,媽媽也有教過「水粄」,作法簡單又好吃;客家話的「粄」是指以米為原料製作的米食,便是大家熟知的碗粿。與閩南人的碗粿不同之處,在於客家水粄有甜、鹹二種口味,閩南碗粿是沒有甜口的。

江瑞瀛邀請兩位活動召集人馮玉庭、趙茂秀一起介紹當天鹹口味「水粄」的製作過程,詳細分解調和在來米漿後不調味也沒有餡料,米漿蒸熟成白色的粄後,才放上另外炒製的配料並淋上醬油,鹹香味十足。鹹粄的配料多為韭菜、菜圃、豆干、香菇等,蒜頭醬油另外加入澆淋。
講解現場馬上分發「水粄」及客家燒仙草,讓全場來賓品嚐,大家讚不絕口,欲罷不能。

當天到場的佳賓有美國加州客家會榮譽顧問彭美杏伉儷、美國加州客家會名譽會長巫秀珍、僑務委員陳柏宇、僑務委員于仁豪、僑務委員陳英煌、僑務委員李建民、僑務諮詢委員趙韻梅伉儷、僑務諮詢委員羅明等人。他們也紛紛提供紅包抽獎助興。


最後,聽竹口琴社表演《鳳陽花鼓》、《大地回春》兩首樂曲,及抽獎,邀請1-3月的生日會員與嘉賓一起慶生,慶生會唱生日歌圓滿落幕。